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孔子和弟子的一段对话,悟出我们人性的哲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6 09:06:12    


《论语·颜渊》里记载: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议:


仲弓即孔子的弟子冉雍,他向孔子请教如何行仁之道。


孔子回答:“平常出门要像会见重要宾客一样恭敬严肃,使用民力要像承办重大祭典一样虔诚谨慎。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为人之道,古人在几千年前早已为我们做出模范的表率,其言语深刻而富有哲理。


01


“出门如见大宾”,出门与人交往时,如同接待重要宾客一样,恭敬而尊重。


很多时候,我们与人交往,往往忽略这一点,对待每一个人不曾做到“出门如见大宾”。


偶有为之,也是特定某其人,而未必平等对待所有人。


人性的弱点促使我们内心权衡身边的每一个人,谁为重要,谁则特殊对待。


古代圣贤的教诲醍醐灌耳,人际交往时,我们诚心相待所有人,也会收获所有人的诚心相待。


02


“使民如承大祭”,使用民众的力量,如同承办重大祭典般的虔诚和谨慎。


领导者行使权力时,时刻保持清醒和谨慎,符合民众的意愿和利益。


很多时候,领导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实属不易。


符合民众的权益,心中唯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杆秤。


领导心系民众,心有为民服务之想法,也是民之福,国之福。


领导如能做到这一点,国家也可免去防腐之为,历代历国贪官污吏也会少之又少。


正所谓,心中有民,行稳致远;服务人民,造福一方。


0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际交往中遵循平等与尊重,是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自己不愿接受的事物莫强加给他人。


很多时候,人与人交往,经常忽略这一点,时常自顾自的强加给他人意愿,往往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


工作中、生活中、亲子关系中这样的做法比比皆是。


单位里,上司与下属的关系、同事与同事的关系、部门与部门的关系,每一个关系每一个环节做到以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双方之间,我为你着想,你为我着想,我尊重你、你尊重我,或许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会呈现一片和谐的氛围。


网络上曾经看过一则小故事,一个小和尚问一个老和尚,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老和尚思忖片刻道,天堂和地狱都用相同一口锅煮面条,生活在这两地的人们都用一米长筷子夹面条吃。


地狱里人们看到面条熟,个个争先恐后抢着面条吃,生怕自己吃不到,结果锅倒面条掉,谁也吃不着。


天堂里的人们看到面条熟,则我夹给你吃,你夹给我吃,互相着想、互相尊重,所有人都开心吃饱。


天堂里的人心平气和,做事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人人幸福满足。


地狱里的人,只为自己着想,没为他人考虑,生活饥寒,一个个穷困潦倒。


现实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究的是用自己的心推及他人。


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他人,想想自己对他人的所行之事,他人是否愿意、是否接受、对他人是否造成影响。


自己愿意或不愿意做的事,他人是否持一样的意愿,多做换位思考,也就多一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