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脍炙人口的19句毛泽东诗词 激励了多少人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 长沙》,1925年
能写此词者,必有经天纬地之理想。当时作者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已经认识到发动农民运动的极端重要性。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 井冈山》,1928年
敢唱空城计,能守一夫关。1928年8月,红军主力远赴湘南,湘赣敌军乘机进犯井冈山。留守红军不足一个营,凭借黄洋界的险要地形激战一天,击退敌军。9月,作者率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后,写下此词。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 会昌》,1934年
历尽艰难挫折,初心未改,壮心不已。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革命根据地只剩下瑞金、于都、会昌等7个县,东线、北线被敌冲破,西线吃紧,只有南线相对稳定。他来到会昌,写下此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 娄山关》,1935年
虽然压力山大,重新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遵义会议后,红军北上准备过江,遇到强大阻力,为了出敌不意,红军又杀回马枪,第二次打下娄山关,重占遵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 长征》,1935年
长征胜利结束,三军俱已开颜。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途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等省,行程25000里,历时385天,翻过18座山脉、24条江河,占领63座大小城市,平均每天行程70里。作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

1954年登天下第一关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 六盘山》,1935年
1935年9月,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胜利越过六盘山,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心情豁然开朗。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1936年
作者的代表作,气势磅礴、豁达豪迈,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蒋介石曾认为“风流人物”是作者自诩,1958年作者自注:雪是反对封建主义,风流人物是指无产阶级。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
柳亚子在新中国即将解放的时候,觉得自己一身才华无处施展,提出将来等到家乡解放后就回家养老。作者诚意挽留,要他把眼光放长远。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水调歌头 游泳》,1956年
在长江中游泳,胜过在庭院里散步,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建国后几年,忙于建设,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现在得了宽余,在国内各地考察,希望找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七律 送瘟神》,1958年
人坐在地球上,不要买票,在宇宙里旅行。地球自转的里数,就是人旅行的里数。地球赤道约4万公里,相当于人一天走了八万里。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作者的视角随即从地球转向了宇宙,预言了未来的太空巡航时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七律 到韶山》,1959年
1959年,作者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抚今追昔,回顾数十年来无数革命先烈义无反顾,前仆后继,才换来了今天。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
六亿人民六亿兵,试看天下谁能敌。五六十年代,国际周边局势紧张, 作者高度重视国防事业,提出大力发展民兵。图中照片已经褪色,爱国热情永远都在。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
郭沫若曾请教作者,答曰:乱云是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从容指的是飞渡的乱云很从容,不是劲松很从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七律 冬云》,1962年
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内国际遭遇很大困难,作者以雄浑诗句表达壮志雄心。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
作者向诗词英译者的解释:你想活一万年,没有那么长。我要马上见高低,争个明白。但其实时间在我们这边,也没有那么急。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杂言诗 八连颂》,1963年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部三营八连进驻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繁华的上海南京路,对他们而言是一张全新的“考卷”。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展现的正是连队战士们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1965年
前一句常常被中国科技工作者引用,指代嫦娥探月、蛟龙探海等重大科技工程。后一句影响的人太多太多了。你从几岁开始知道这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