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医学人才“成长缓冲带” 西南医科大学开设“管培医生”招聘专区吸引学生扎堆报名
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今天早上刚从自贡实习医院赶回来参加招聘,希望能应聘上心仪的医院。”4月11日上午,在西南医科大学2025届毕业生春季双选会现场,肖文杰向5家医院投出简历。
与其他招聘单位不一样,他投递简历的医院展位前,除了单位的简介海报,并无其他招聘岗位信息。“我今年考研失利了,准备二战,所以都投的‘管培医生’项目。”

学生驻足了解“管培医生”项目。
肖文杰口中的“管培医生”,是西南医科大学在2024年全国首创并试点、为医学本科生搭建起“过渡性就业+临床实践+升学备考”的新型就业形态。作为2025年毕业的一名临床医学生,肖文杰说,这样的项目,不仅缓解了“坐考”心理压力、经济压力,也让自己在不脱离临床实践的情况下,可继续准备考研。
创新:“双向奔赴”打造医学人才“成长缓冲带”
记者注意到,在当天的双选会现场,学校设置了“管培医生”项目招聘专区,专区内,包括成都、眉山等多个地市州的16家基层医院到场招聘,不少学生扎堆投递简历。

学生在“管培医生”招聘专区扎堆报名。
那么,“管培医生”项目到底是什么?
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春祥介绍,“管培医生”对应的是医学本科应届毕业生成长为规培生、研究生、临床医生之间“过渡期”的一段“空窗期”,本科毕业后到医院参与为期1年的过渡性教育管理培训的新型就业岗位。
西南医科大学在长期深入基层医院“访企拓岗”过程中发现,很多县级医院综合实力较强,并获评“三甲”“三乙”医院,具备一定的医学人才培养能力,对本科生都有很大的用人需求。张春祥说,由于其准入门槛、学历“内卷”、政策壁垒等因素,“比如县级及以上医院招聘普遍设置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等硬性标准,”将本科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
如何让“双向需求”转化为“双向奔赴”?“管培医生”应运而生。通过构建学生与医院的“双赢契约”,开辟一条医学人才的“成长缓冲带”,进而打破医学本科教育与高质量就业的“玻璃门”。
“我们的目标对象主要是初次考研失利后,拟暂不就业选择二次考研的医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张春祥表示,项目还从三方面明确了“管培医生”的岗位职责:即在带教医生指导下参与临床实践或医院管理;参加相关过渡性考试(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规培考试等);完成医院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为参与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待遇保障。比如,医院要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购买社保,并提供食宿或相应补助;同时,支持报考研究生、规培生,按约定提供1-3个月“考研假”。
现场:“管培医生”招聘专区吸引学生扎堆报名
和肖文杰一样,西南医科大学2020级儿科专业学生张小容,也是专程从外地实习基地赶回学校,参加“管培医生”招聘。“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进一步融会贯通。”张小容更期待通过项目明晰未来要继续深造的方向。
“老师您好,我可以帮师姐投一份简历吗,她在外地赶不回来。”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展位前,医院科教部部长余雪红接过简历,提示眼前的男生拍一张桌上的二维码,“记得把二维码传给她,让她扫码加群注意通知信息。”

学生在“管培医生”招聘专区了解情况。
彼时,距离招聘开始不到1个小时,余雪红告诉记者,医院已收到近40份简历。事实上,这是温江区人民医院第二年到西南医科大学招聘“管培医生”,“我们去年一共招聘了16名学生,他们的在岗表现都很不错,今年我们又增加了‘管培医生’名额。”
仁寿县人民医院也是第二次参加“管培医生”招聘,去年试点时,该院签约了一名“管培医生”。在医院组织人事科主任王麒看来,“管培医生”项目将医院与学生的需求精准结合,为医院参与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可缓解医院用人紧张现状,也有效减少了医学本科毕业生的流失。“我们今年提供了10个管培生名额。”王麒说,医院有意向在后期根据考核情况,正式签约两到三名本科生留院工作。
愿景:构建可复制推广的医学本科生“管培医生”新就业模式
一个仅试行一年的项目,何以吸引学生踊跃报名?
采访中,不论是肖文杰还是张小容都表示,除了项目有基本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参与项目的师兄师姐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西南医科大学2019级医学影像学学生姚玥,是首届项目的“管培医生”之一,2024年,首次考研失利的她上岗工作。
“对于我们才毕业的本科生来说,能进入一家三甲医院学习工作很不容易。”姚玥说,通过项目,不仅可以积累一年的医院工作经验,取得参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资格,还能在临床的环境下继续学习备考。
姚玥已经在医院完成了放射科和超声科的轮岗,“这段时间在临床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有利于我们的考研复习。”姚玥评价2025年的考研中发挥出色,正等待4月末公布最终录取结果,并为即将到来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做好准备。
而在招聘现场,王麒也分享了医院对管培医生的在岗评价,直言很满意。“这名学生到医院科室轮转后,业务能力提升很大。”他说,医院将在后续持续跟进学生动态,如果其有意愿,可继续留院工作;如果学生读研深造,医院也将保持联系,“他是仁寿人,还是有很大机会回到家乡工作的。”
记者了解到,首届“管培医生”项目,西南医科大学一共有29名学生上岗,本次双选会,16家招聘医院则提供了超百个“管培医生”岗位。而在西南医科大学试点首届“管培医生”项目后,省内部分医学院校,如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也纷纷跟进实施。就在4月10日,温江区人民医院前往川北医学院开展了“管培医生”招聘。
“‘管培医生’不仅是一个就业项目,更是一场关于医学生毕业后教育改革的实验。”张春祥表示,未来希望通过举办全省专场招聘会,共建“管培医生”“管培医院”资源库,实现岗位共享、学生互荐,总结推广“带教标准化”等经验;以四川为中心,动员和辐射川、渝、云、贵四省区县级医院资源,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学本科生“管培医生”新形态就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