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合肥65岁“蘑菇大王”把蘑菇种到了非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2:15:00    

2025年4月初,合肥的“蘑菇大王”丁伦保受非洲刚果(金)农业部部长的邀请,赴该国考察并指导食用菌种植技术。

4月2日,65岁的他从广州坐飞机,经两次转机,历经21个小时,于4月3日傍晚抵达该国首都金沙萨。

刚果(金)的大型超市里 蘑菇属于“奢侈品”

刚果(金)位于非洲中部,是非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矿产、森林和水资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被誉为“非洲的心脏”。

在金沙萨的大型超市,丁伦保实地走访了解当地食用菌产品销售情况

抵达金沙萨之后,丁伦保顾不上休息,赶赴当地的大型超市进行食用菌市场调研。他发现,在两千多万人口的当地,食用菌属于一种“奢侈品”,是普通人享受不起的美食。而且品种稀少,市面上仅有两种,一种是当地人种植的平菇,标价每公斤人民币60元,另一种是双孢菇,每公斤人民币价格在200元至300元,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

丁伦保在超市调查时还发现,这些蘑菇似乎时间放置太长,品相不好,如果在中国,早就应该下架淘汰。

“该国在食用菌种植方面基本是空白。该国农业部部长希望能把本国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业发展起来,把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既能让当地市民能吃上各类蘑菇,又能帮助当地的农民增收。”丁伦保告诉记者。

实地考察栽培环境 手把手教非洲朋友种蘑菇

丁伦保在当地的食用菌种植户实地考察时发现,大多数农户种植食用菌的环境比较原始,使用的不是食用菌包,而是普通塑料袋。

“也没有什么好的消毒方式,就是直接搞了一个空油桶,装上一个加温器,放入水,把菌袋直接放入油桶中用热水消毒3小时。”丁伦保说,在中国,种植户通常需要消毒8小时左右。“杂菌的污染率高,菌丝生长很慢,他们配的原料都是锯木料,也没有掺入其他配方,这种栽培方式基本属于无产量的,一公斤原料大致只能出四小把蘑菇,最高一公斤原料产量是600克,而我国目前一公斤原料能出一公斤蘑菇。”

丁伦保实地考察了解当地食用菌种植户的种植现状,现场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

“这说明非洲朋友还没有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我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丁伦保告诉记者,他们能以这样简单的方式种植并产出少量蘑菇,说明当地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污染少,杂菌很少。蘑菇生长是特别爱干净的,这样原始简单的方式居然能种出蘑菇,也让丁伦保大开眼界,一旦因地制宜结合好的技术,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丁伦保实在走访金沙萨附近的农村,与食用菌种植户交流。

4月6日,丁伦保应邀参观了当地的一家大型木材基地。他发现,这里气候湿润,森林资源丰富。木材的边角料、锯木等经过加工打碎之后木渣,可以制作成食用菌生长的菌包。

第二天,在我国援助刚果(金)金沙萨郊区的一处农业技术援助中心参观时,丁伦保发现,他们正在当地种植菌草,正在建设的六七个大棚,既种植食用菌,又种植蔬菜,计划把当地的食用菌和蔬菜种植都发展起来。而这项技术正是中国的农业专家带来的,专家们针对当地条件进行技术探索与实地应用,因此,在非洲的很多地方,菌草被称为“中国草”。这种迅速生长的“中国草”既可以防风固沙,又可以做菌菇培养料,还能为牲畜养殖提供高品质又低价的饲料,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也成为连结中非的“友谊草”。

丁伦保了解刚果(金)的土质情况是否适合种植食用菌。

“当地土质属于沙土,并不是蘑菇喜欢的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需要使用草木灰等配料改造。”

“采用中国援助的菌草,打碎加上木屑等辅助材料,改进灭菌设施,就能把蘑菇产量提高两倍。”

丁伦保在考察中,拿出了了一个个改良提升的方案。

在金沙萨的附近的农村,一名50岁左右的种植大户管理着200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有2000多袋平菇袋。在丁伦保的指导下,他采用中国援助的菌草,打碎加上木屑等辅助材料,改进灭菌设施,就能把蘑菇产量提高两倍。

丁伦保现场演示,手把手向他们传授了菌种制作技术,毫无保留。


四十载初心不改 誓把蘑菇种到天南海北

丁伦保计划,回国之后,通过视频对当地农户进行食用菌栽培指导。如果当地需要,可派出食用菌技术指导人员长驻当地,指导当地农户进行食用菌规模化种植。还可以针对当地的市场需求,实行“订单式”种植。

他想把双孢菇在当地种植起来,不需要再高价进口,让当地人民能吃得上、吃得起地产蘑菇,填补刚果(金)食用菌种植方面的空白。

他还特别想把目前我国最先进的食用菌种植方舱推广到刚果(金),把合肥一批有实力的食用菌种植户推介到非洲种蘑菇。

“ 刚果(金)电力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水源丰沛,较适合食用菌的栽培和种植。”通过这次实地走访考察,丁伦保充分了解了当地食用菌种植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比如,推广中国菌草的大面积种植,还可以在当地引入食用菌深加工,解决当地人民的就业问题。

四十多年来,出生于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一个农民家庭的丁伦保,深深扎根在农村一线,从江淮大地到天山之南,从长江之滨到雪域高原,从国内到国外,都有他服务种植户的足迹。15年前,他在科技扶贫的路上不幸出车祸,导致左臂残疾,但仍初心不改,始终坚守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一线。

回顾此次非洲之行,丁伦保感慨道,当地人点赞他提供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这让他的心里也暖洋洋的。他希望通过食用菌栽培技术传播,提高刚果(金)国家食用菌种植水平,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改变他们贫穷现状。他更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增进中国与刚果(金)的友谊和友好往来,宣传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蓬勃前景和广大市场潜力。

人物档案

丁伦保,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高级经济师,食用菌专家。现任安徽天都灵芝制品公司总经理、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合肥市天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肥市食用菌协会副会长、肥西县珍稀食用菌协会会长、肥西天都园艺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肥西县政协七届委员等职务。2020年10月,获评“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合报财经眼融媒体工作室

合新闻记者 戴小花 (本文配图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