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心得体会(父母的高度,是孩子的起点)
对于家访,我是非常喜欢的,尽管需要跑各种乡下,但是每一个家访,都能够增加对学生的理解,增加自己对每一个独特家庭的理解。每去一个新的家庭,都是去观察一个新的家庭样本。
如果只是把教书当做成一项简单糊口的职业,根本不用家庭,只要关注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就可以了,所有的工作内容就是期末、期中和月考的那些分数、排名,最终的成果就是一些冷冰冰地分数。
如果把教书看成是一个事业的话,其关注点应该是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对教育的感受,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狭义上理解,父母给孩子的平台,是人脉、钱财、甚至是某些特权职位。但是更广意义上,父母的高度是语言、性格、态度,是让孩子能够解决困难,获得幸福人生的能力。
(一)焦虑妈妈,缺位爸爸
如果看到一个家庭,妈妈对学生的成绩、生活习惯焦虑得不得了,问题不出在孩子身上,也不出在妈妈身上,而是爸爸身上。
这件事我从妈妈、爸爸和学生三人都获得过信源,尽量地客观讲述一下事情的始末。
L学生是一个不善于沟通的男生,上周末的时候,因为妈妈给他买了一个带有时针的台灯。妈妈对自己的选择很是自得,没有想到儿子完全不买账,想要退货,买一个最简单的电子手表。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最后就矛盾越积越大。最后,L学生直接对他妈妈说,“滚!”随后,把妈妈的微信给拉黑了。
妈妈自然极为委屈,去找爸爸“告状”,爸爸自然是先教训儿子,然后也把妈妈顺带批评了一下,留下了轻飘飘地一句“感觉,你们两个就是在赌气。”
当时,我们听完爸爸的讲述之后,就给了如下建议:要跟孩子多沟通,孩子出现这个行为不是因为品性出问题,千万不要着急下定义上纲上线。真正的原因是L同学情商低,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比较差。
人的心理好比一条河流,L同学的心理被筑起了一道道水坝,导致他的内心出现一个个“堰塞湖”。解决途径只有,少量多次地跟孩子沟通,而且是爸爸要经常性沟通。
出来之后,我和另一个老师共同看法是:L学生,真正出问题的原因是爸爸缺位,他太理智了,理智的背后根本是没有参与到儿子的养育过程中,以一个上帝视角看待老婆和儿子之间的纠纷。
最终导致老婆焦虑非常,儿子非常没有规矩,不知底线。
(二)强势爸妈,怯懦孩子
强势的爸妈,几乎有一个定论,就是会养育出懦弱的孩子,其表现为不说话,非常沉默,不知道如何调节自己,不论成绩好坏都这样。
判断强势爸妈一大标准,就是对孩子有超乎寻常的要求,对孩子的评价一直是这种问题,那种问题。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不愿意冒险,不愿意做难的事情,因为害怕失败、犯错。
而且,强势的妈妈远比强势的爸爸,带来的危害要大很多,因为妈妈更容易纠结于各种细节中,让人疲于应付。
Z同学和Y同学,都是出身于这种家庭,Z的成绩很好,在班上排名可以保5争3。有一次,比较难的英语考试中,Z考了111分,这个分数不只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在年级上也算是寥寥无几。
Z同学与爸爸打电话报喜的时候,爸爸只有一句话,“怎么只考了111分”,这句话一下子就让孩子的眼泪不住地往外流。
在一旁的英语老师忍不住了,直接开喷,“你知道孩子这个分数付出了多少努力?”“这个分数在班上多少名,在年级多少名吗?”
真正的好老师,是会如同母鸡保护小鸡一样, 保护自己的学生的。
因为英语老师的多次沟通,Z同学的爸爸也因此改变了很多。但是老师的话,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如果父母不意识到这个问题,最多只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三)没招爸妈,强势孩子
有一类孩子,是真的百中无一,年纪轻轻,就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自主意识,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内心边界非常坚固。这类孩子若是引导得好,是最有潜力的。
A同学班上的排名不差,稳居前10,但他可能是前10中唯一一个回家不写完作业的学生。
每次回家,对A同学来说,玩是最重要的。他可以不跟爸妈沟通,作业也可以留点尾巴,但是一有机会就溜出去,找同学玩。他没有手机,就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玩游戏。
尽管每次作业不写完,但是A同学的成绩却是非常稳定,他特别清楚自己要什么。不管老师给他罚站,还是打手心,或是让他回家,各科老师都用各种方式对待他,最终还是我行我素。
这让我想起了关汉卿的自夸,“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得亏老关是活在元朝,要是在明清两朝,金豌豆都烂了。)”
为此,我对A同学妈妈的建议: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可以允许他玩手机,这是激发他一起参与到“游戏”来的诱饵。
但是要有前提,必须让他一起参与到规则制定来,规则类似一份不正式的合同,说明每个人要遵守的责任,以及可以获得回报。
对于这类秩序感特别强烈的学生来说,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天才,最好的方法就是延伸他的秩序感,将这种秩序感从他的内心,引导出来,转化为生活方方面面的要求。
总的来说,就是帮助A同学,自己管理自己。
教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很多观点、看法都只是一时的想法,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保持学习。科学的养育,最根本的基础,就是能够经得起质疑。
如果认为自己一定正确,且不容辩驳,那是洗脑,不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