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7个“脑洞建筑”惊艳亮相!重庆高校学子用木头玩转非遗空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0:11:00    

4月26日,第12届“重庆大学建造季”学生建造竞赛活动在磁器口后街举办,来自重庆9所高校的建筑相关专业大学生,以“非遗文化与空间融合”为主题,使用木头等材料,设计并动手修建了27个造型各异的“脑洞建筑”。

竞赛现场,重庆大学一团队带来了名为“赤璇廊”的作品,同学们利用黄色和红色的木质方框,构建出了一个圆拱形状的长廊。

“我们的设计灵感来自荣昌折扇,根据折扇扭动的‘旋律’,根据自己的构想,设计制作了这件暖色调长廊的模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大一学生董晴介绍,作品用多个木质方框拼制而成,外面看起来是方的,但内里的廊道却是圆的,契合“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

董晴说,设计的难点在于建筑部件的固定,大家从早上8点钟开始,花费了很多时间来进行每个部件的固定。“参加这样的竞赛,可以开发自己的想象能力,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团队伙伴之间的磨合中学习到很多团队精神!”董晴说道。

来自白俄罗斯的留学生安娜,也是团队的成员。“这样的比赛可以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并且让我更多地接触到了非遗等中国传统文化。”安娜说,自己正是因为太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才来到中国留学。

“中国的传统建筑真的太美了,我特别喜欢那些传统建筑的屋顶构造,总能给我各种各样的惊喜。”安娜说道,除了传统文化,她也特别喜欢中国的美食!

同样是灵感来自荣昌折扇,参加竞赛的另一支团队则带来了设计思路完全不同的作品“叠影风廊”。团队认为,荣昌折扇历经百余道工序制作而成的竹骨扇架,体现了“叠”字,而“风”才是折扇的灵魂,在“廊”的空间里流动。

因此团队带来的建筑主体采用了垒叠和螺旋结构,以木质榫卯结构连接,让建筑立面呈现出折扇开合的虚实变化。光可以从台阶缝隙中穿过,留下千万叠光影。

本次竞赛由重庆大学、重庆市规划局主办。这些竞赛作品将在磁器口后街开放参观一周,感兴趣的市民可以自行前往免费观看。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周本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