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航海技术 赋能绿色未来 2025年国际海事组织船员温室气体减排适任能力“培训培训师”高级研修班在上海海事大学开班
4月14日,由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支持,世界海事大学(WMU)、上海海事大学、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MTCC-Asia)联合主办的2025年“培训培训师(Train-the-Trainer)”高级研修班在学校开班。校长初北平、副校长殷明,世界海事大学艾克特·伊·厄尔切尔(Aykut I. Ölcer)、北田桃子(Momoko Kitada)等教授,以及来自14个国家海事管理部门、行业组织、港航企业的35名学员出席开班式。开班式由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主持。

初北平在致辞中感谢IMO长期以来对学校的支持,并指出,脱碳对于航运业极为重要,IMO的减排措施对全球经济和航运业具有革命性影响,船员在碳减排中发挥关键作用,应当高度重视提升船员温室气体减排的适任能力,以确保新技术和替代燃料的安全应用。他表示,上海海事大学将与WMU积极合作,推动更专业、更国际化、更实用的培训项目,为全球航运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艾克特·伊·厄尔切尔指出,本次研修聚焦于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海事领域组织架构的可持续发展。他强调,技术虽为核心,但仅靠技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海事全球化是当前行业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全球战略与跨国合作应对是根本对策,航运业亟需加强跨国协作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
殷明对世界海事大学代表及各国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通过MTCC-Asia和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IMLA)等平台和组织的项目,积极推动船舶能效技术转移和IMO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实施的相关进展。
北田桃子对学校的精心筹备与组织致以诚挚谢意,并介绍了课程设计和研修模式。她提出,在当前替代燃料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在技术、法规和船员的培训方面仍存在缺口。
本次研修是IMO在全球范围内首个针对船员温室气体减排适任能力所开展的培训项目,聚焦清洁能源在航运业的应用,通过知识传递、教学技能提升和领导力开发,确保船员掌握新型燃料的安全操作与环保优势,通过知识共享与合作推动航运业的绿色转型,为全球航运业减排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将加速船员温室气体减排适任能力标准的形成,也将全面推动全球范围内各类船员温室气体减排适任能力培训。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 王鑫